這些報導並不朝生暮死, 它們帶著應該被聽見的聲音, 持續發聲。
自2019年底文化基金會推出首本「影響力報告」以來,透過整理過往報導與工作成果,提供給贊助者了解每一筆捐款促成了什麼樣的實質改變,並放上網站免費開放所有讀者線上閱讀。
《》能持續不受任何政治與廣告干預走到現在,仰賴所有捐款者的支持。我們深知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,期待所有讀者、捐款者給予鞭策指教。希望每一筆捐款匯聚成持續改變的力量,與我們一起走更長遠的路。
2023年是《》持續升級與自我突破的一年。這一年,我們完成團隊改組展現新氣象,並且推出支持方案獲得重要迴響,年底更在各項新聞獎交出了亮麗成績,這股生生不息的動力將驅使我們繼續勇往直前。
在世界局勢巨變的2022年,《》作為民間長出來的公共媒體也更加意識到自己身負的社會責任。7歲的《》,在這一年獲得成立以來最多的新聞獎項肯定,也首度推出報導漫畫專書、兒少新聞網站??背負著所有贊助者的支持與期待,我們將持續穿梭重要的新聞現場,在全球命運緊密連結的關鍵時刻與讀者並肩同行。
走過6年的《》,連續3年推出影響力報告。這一年,《》獲得卓越新聞獎頒發的「2021社會公器獎」殊榮,並許下未來發展願景——「壯大非營利媒體,深耕社會影響力」;秉持公共服務的精神,我們期待能用獨特的新聞風格持續發揮影響力,藉此證明非營利媒體的存在價值。
在第二本報告書中,我們回顧疫情下這一年《》面臨的挑戰與創新,包括提升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條件、打造可重複使用的新聞元件、將逾百篇疫情深度報導集結成書,我們更嘗試以Podcast與讀者產生連結。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,我們期許記者避免獨斷、保持公平視角、維持開放思辨的精神並持續求真。
創立4年、獲得超過40座國內外專業新聞獎項之後,《》第一份影響力報告出爐,完整呈現《》走過的路。
2019《》影響力報告分為「本冊」與「報導追蹤冊」,在「本冊」中,我們自剖成立至今遭遇的10個挑戰,如何突破困境繼續前進;我們說明重要報導的產製過程,希望找回台灣社會的公共性;我們也呈現年輕人才的培力成果,以及受訪者眼中的《》面貌。
而在「報導追蹤冊」中,我們更詳列各項重要報導刊登後的長期追蹤,讓所有捐款者了解,哪些報導促成了總統、行政院長、部會首長做出回應與改變政策?哪些報導促成了監察院後續調查、立法院推動修法?又有哪些報導讓讀者深受感動而捐款給偏鄉醫院?
用行動支持
獨立的精神,是自由思想的條件。獨立的媒體,才能守護公共領域,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。
在艱困的媒體環境,《》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。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,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,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,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。
你的支持能幫助《》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,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,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。